谈谈文化差异对游戏的影响有多大,那些你无法理解的游戏译名
最近有不少玩家都在批评RPG游戏的简中翻译不够信雅达,我就想到了早期译名问题。想必大部分玩家在早些年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,别人说口袋妖怪,你说宠物小精灵;别人说数码宝贝,你说数码暴龙,而这些故事的起因也很简单,就是普普通通的多地各自翻译所导致的,而这种乱象,在早期没有官方钦定名字的情况下,在游戏界则是更为泛滥。
一般在游戏圈提到这个话题,第一句绝对要提到的是《太空战士》(最终幻想)。但是这次我们不从太空战士和勇者斗恶龙说起,而是先说《Tales of Phantasia》(テイルズ オブ ファンタジア)。这款游戏在台湾译为“时空幻境”,大陆译为“幻想传说”,香港译为“幻想传奇”,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译名思路。幻想传说和幻想传奇属于直译,最接近日文原意,但也没什么内涵可言。时空幻境则隐含了游戏的剧情——最终BOSS达奥斯可以自由往来于时空中。
剧透式的译名虽然可以显示游戏杂志编辑的水平(在网络时代之前,译名一般都是游戏杂志看到海外新闻后定的),但对游戏推广并没有什么好处,一个不小心还会给自己挖坑。作为SFC最后的超大作(当时看起来像),幻想传说看上去是不会有续集了,但没想到万代南梦宫大手一挥买下牌子,硬是把传说出成了日本RPG史上第一泛滥作品,什么深渊传说,仙乐传说都出来了,于是时空幻境这个原本颇为切题的名字一下就成了笑柄,台湾代理商没有办法,只能硬着头皮使用《时空幻境 XX传奇》这样的叫法。大概是嫌事情不够乱,时空幻境这个名字后来又被大陆玩家塞给了另一个游戏《Braid》,相同的译名,不同的游戏,很难不让人犯浑。
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,而且越是超大作越容易出乱子,95年以后日式超大作在两岸译名几乎都不一样,比如《寄生前夜》VS《寄生魔种》(电影原译寄生夏娃),《异度装甲》VS《异域神兵》(而且异度装甲还是《CYBERBOTS》的香港译名),《穿越时空》VS《超时空之钥次元之旅》(嗯,又是时空幻境式的悲剧重演),《浪漫沙迦》VS《复活邪神》,《格兰蒂亚》VS《冒险奇谭》(港译好像是《冒险王》)。
混乱的起因之一,是大陆从《电软》创刊后开始形成稳定的游戏圈,在译名上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,不再唯港台马首是瞻。一般来说,大陆更倾向于直译(不光是游戏,文艺领域全都是),台湾更倾向于涵盖游戏内容的意译,而香港和广东粤语圈自成一体,不买北方人的帐。大陆直译,最大的好处当然就是安全,能直接继承原作者的意图。因为在游戏发售前透露给媒体的信息很有限,你很难猜测厂商取名字的本意是什么,瞎改名字往往费力不讨好,传说系列的悲剧就是明证。
但是直译也并不是总能反映原作者的意思,如果原作是在玩文字游戏,直译就可能漏掉关键信息。比如《寄生前夜》(Parasite Eve),当初在大陆游戏圈也争论了很久,EVE到底是指“前夜”还是“夏娃”,从续作来看,寄生夏娃的说法是对的。更极端的如《荒野兵器》(WILD ARMS),从游戏发售前得到的信息看,这个译名完全正确,信达雅。结果拿到游戏,才发现ARM不是兵器的意思,而是Alte Ratselhaft Machine(古代遗迹机械),这下游戏圈一片慌乱,大家为了维护逼格赶快改口叫《荒野的古代遗迹之机械》。
后面发生的事也不难猜到——续集故事变了。在2代ARMS的意思是紧急任务执行部队,3代是废墟中的记忆,反正这游戏不打穿绝无可能知道标题是什么意思,所以“终极地带”“狂野禁区”这类名字都完全不对。
直译还存在逼格不足的缺点。像《合金装备》(METAL GEAR),虽然有点军事代号的味道,但是显然不够威猛。而老译名《燃烧战车》就好得多,圣火灭世很形象地隐喻了核战争,而官方给的两个名字潜龙谍影和特攻神谍其实都不如燃烧战车贴切,虽然还是有点土。另外有的直译太直了,根本就没经过润色,比如《古墓丽影》在大陆最早的译名是《盗墓者》。
如果译者的文化水平不够,可能直译时连文字本身都翻不对。《第十一小时》(The 11th Hour) 这个直译看似很标准,其实完全错误,因为这个词组是一个英文成语,意思是“最后关头”。更有名的自然是《半条命》(HALF LIFE),人家的原意是“半衰期”,游戏玩家天天逃课打游戏不好好学习,当然不熟悉这种科学名词。不过在游戏里,半条命还真是比半衰期更贴切,也可以说是歪打正着吧。
但除了个人翻译水平问题,地区差异也是译名形成的重要原因。早些年游戏圈谈到翻译,一般都认为台译更有文化,比如大陆和香港都译为《火焰纹章》的《Fire Emblem》,在台湾就使用《 火降魔 》这个名称,颇有古典文学风味,同时还带了点中二的气息。但多数情况下,台湾更喜欢根据游戏内容瞎编个名字,完全不管原名,也不顾格调。
台湾在游戏译名上的一大问题首推《太空战士》,太空战士其实是当初的盗版书商华泰出版攻略本时起的,一般认为是附会当时台湾流行的特摄节目《太空战士》。台湾这种起名法无非就是一个目的——便于推广。但事与愿违,当年的游戏大作,台译就没有一个靠谱的。像《勇者斗恶龙》,1代是打恶龙没错,但是2 代龙不是敌人啊,这下知道游戏原名(DRAGON QUEST,台版漫画名为《龙之谜》)是什么意思了吧;《圣骑士之战》(Guilty Gear,罪恶工具)和剧情确实有关,但这名字真的偏离游戏内容太远了;而最直的台湾“译名”,莫过于《间谍游戏》了,你绝对想不到它其实就是《分裂细胞》(Splinter Cell),而且间谍游戏居然还是官译,后来新的台湾代理商做了好事,给改成《纵横谍海》了。
而在我们大陆这边如果不是大湾区的小伙伴,经常会把台译误认为是港译的名字,但其实这些都是出自台湾文盲的手笔。这个时候让我们回到开头说的那两大IP,港版翻译《宠物小精灵》(Pocket Monster)虽然低龄但要比直译的《口袋妖怪》好一些,但台湾的《神奇宝贝》是几个意思?台湾那边宝贝特别泛滥,比如《数码宝贝》(Digital Monster,数码暴龙),《青涩宝贝》(Sentimental Graffiti,伤感涂鸦),《魔力宝贝》( CrossGate,这名字就是大宇给起的,别埋怨SE了)。
相比之下,香港译名倒是中规中矩,没有太多奇怪的发明——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香港地区主要用英文,中文名流传不广所以陆台都不知道。唯一的特色是受粤语影响,比如《FINAL FIGHT》,港译《快打旋风》,“快打”就是粤语中的“FIGHTER”。不过“快打”的译法倒是在台湾更流行,VF台湾叫《VR快打》,而大陆称《VR战士》。
当然到了2022年的现在基本所有游戏都有着官方译名,像是《スプラトゥ ン3》Splatoon 3官方中文也是照足了直译的传统,变成了斯普拉遁3,当然作为玩家的我们还是称之为喷射战士3更为直接。不少游戏有了官方的加持后也被统一了乱象,只是还有一些像是Love Live译名“明星学生妹”这种离谱的情况出现,这就很难解释了。
标签: